一、 学院介绍
广州大学PP电子学院是全国首批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配合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和培训计划”项目高校、教育部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试点单元、广东省美育浸润计划项目单元,拥有广东省PP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點實驗室“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路重點實驗室、”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广东省科技厅的科普基地“岭南文化艺术与科技融合创新平台”、广州市广绣非遗事情站、广府文化研究基地等学科平台。
學院下設美術系、設計系、數字媒體藝術系、科創中心、藝術理論研究中心,開設美術學(師範)、産品設計、環境設計、數字媒體藝術四個本科專業。其中美術學(師範)專業爲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産品設計爲是廣東省一流專業建設點。

近五年來,學院教師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共10項,主持省級、廳級科研項目42項,美術和設計作品獲國家級獎30余項。與德國、英國、意大利等國的知名藝術院校簽訂了各類交流相助項目。與廣東省多家文化和企事業單位簽訂了産學研相助協議。學院現有在讀本科生1112人,碩士研究生213人(含留學生)。四十多年來,學院在服務地域經濟文化發展、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已形成了學科專業齊全,具有嶺南人文精神與開闊國際視野的辦學特色,成爲在華南地區乃至全國都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專業學院。目前,學院擁有美術學一級學科、設計學一級學科、藝術碩士(美術領域、設計領域)三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021年開始,學院依托教育學博士後流動站常年招收師資博士後。
學院擁有一支學曆、職稱結構合理,具有較強科學研究和創作實踐能力以及豐富教育經驗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89人,其中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教授11人,副教授26人,博士生導師2人,博士後相助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43人,80%以上的教師具有博士、碩士學位。其中,多位教師擔任了廣州市文聯副主席、廣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粵港澳大灣區美術家聯盟主席、第九屆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漫畫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連環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教育學會美術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副秘書長、文化和旅遊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研培計劃咨詢專家庫專家,全國藝術科學評審專家庫專家等重要社會兼職。
二、 专业介绍
美術學(師範)專業
(一)學制學位
學制爲4年,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二)培養目標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教師教育發展戰略,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服務全國,培養德藝雙修,學、教、研、創、思五位一體,具備紮實的文化藝術素養、專門技藝、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與研究素質的中學美術師資,並具備成爲卓越美術教師之潛質,以及能夠在教育、文化、藝術機構從事教學和治理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
(三)專業特色
美術學專業以“新師範”的建設爲前沿站位,融入大美術的綜合研創、特色美育等新理念、新舉措,聚焦美術教育革新新需求。體現本專業的學科特點和師範屬性,凸顯指向未來的師範生綜合素養與實踐技术,同時又具備優秀的繪畫或新教育信息技術實踐能力。培養以美育、美術療育、嶺南文化藝術與科技交织融合,及強化藝術差异媒介的中國表現爲專業特色的新師範卓越美術教師與藝術治理高素質複合型人才。
(四)職業發展偏向
畢業生能夠在教育、文化、藝術機構從事教學和治理,並具有可持續性發展素質,能夠成爲美術學或相關專業研究生教育的優質生源。

豐富多彩的專業學習與教育實踐生活

綜合质料實驗室

陶藝實驗室

嶺南工藝雕塑實驗室

廣彩實驗室
産品設計專業
(一)學制學位
學制4年,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二)培養目標
我校産品設計專業以教育部专业建设要求为指引,针对大湾区社会经济生长趋势,培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科学的理性精神、领先的审美判断、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设计思维、表达、相同和治理技术,能从事设计研发、推动专业生长、肩负设计教育、相关研究事情,培养具备自主创业能力,国际视野、人文情怀、艺术修养、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以及适应大湾区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高条理,应用复合型产物设计专门人才。
(三)專業特色
我院是广东省高校最早设立産品設計專業的学院之一,30多年的生长历程中本专业坚持“立足本省、辐射全国、联系实际、面向行业”的原则,积极探索设计创新要领的多元化生长模式,紧跟大湾区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生长,基于服务珠三角制造企业的思维在设计开发、交互体现、资源整合、设计治理、网络相同以及地域文创产物设计开发等特色方面。致力工业4.0大时代和民族文化自信配景下进行产物设计要领研究和实践,引导学生以系统设计思维实现价值的缔造。
(四)職業發展偏向
産品設計專業结业生的职业生长偏向主要面向今世社会、科技生长、服务消费者需求,能够在工业制造企业、设计公司、设计院校、相关政府部门、事业单元等机构,从事产物设计研发、市场调研、用户调研、设计筹谋、设计咨询、设计教育培训、设计治理、展示陈列设计和自主创业等事情,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创业特色。

藝術采風與文化考察

模型制作與加工

赴企業參觀考察實踐
數字媒體與藝術專業
(一)學制學位
學制4年,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二)培養目標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适应数字时代与信息社会生长,具有较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相同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掌握影视特效创作、影视后期制作、网络视频制作、互联网产物开发、交互设计制作及相关工具应用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要领。以适应国家和社会生长对多样化人才培養的需求和满足学生继续深造及就业的差异需求为导向,积极选择创作型、制作型、研究型或复合型的多样化人才培養模式。在对区域人文、地理、工业优势以及学生未来生长需求进行充实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培养人才服务大湾区数字化创意工业。
(三)專業特色
本专业紧随数字化时代生长脉搏,体现科学与艺术深度融合特色,强化校企相助、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构建数字化创新与人才培養基地,真正实现产学相助协同育人。本专业科学设置专业课程模块,共分为“视觉转达与跨媒体艺术”、“信息设计与交互”、“影视动漫与文创”、“数字娱乐与游戏设计”四大课程模块。同时强化专业品牌化建设,结合地域性和时代性开展岭南文化特色的创意研究,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创新与传承岭南传统文化。
(四)職業發展偏向
畢業生能在新媒體機構、電視台、出书機構、博物館、數字傳媒企業、數字視效公司、動漫公司、互聯網公司、遊戲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從事數字媒體策劃、設計、制作、運營治理與科學研究等相關事情。

視聽語言實驗室

元宇宙研究事情室

視覺傳達設計事情室

産學相助協同育人基地

社會實踐教學
環境設計專業
(一)學制學位
學制4年,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二)培養目標
環境設計專業凭据教育部增强高校实践育人事情意见,承袭广州大学“立德树人、专通相融、体艺见长、个性生长”的人才培養理念,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社会服务意识、人文艺术素养、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研究精神的高水平情况设计与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整体的空间情况意识,扎实的情况设计的要领与技术,创新的设计思考与实践,奇特的地域情况与文化空间,综合的美学素养与文化创意表达能力,并能从事情况计划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室内装饰与陈设设计等相关领域的设计、教学、治理或研究事情的高素质情况设计人才。
(三)專業特色
環境設計專業前身为建设于1987年的艺术设计系室内与環境設計專業,2004年正式设立環境設計專業,是海内第一批批准建设的環境設計專業之一。本专业围绕“地域文化—人居情况—设计创新”循环生长特征,注重文化数字化与乡村振兴等战略下的人居情况更新,注重岭南文化、今世艺术、现代科技和前沿设计相结合的人居情况知识体系与设计创新模式的系统性构建。本专业发挥地域文化与工业优势,形成“产教专创双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开展校企相助课程、事情坊、大师班和研学营等多种形式的教与学,提升学生的设计创意、科研创新与专业创业的“三创能力”,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国际交流时机和多元的学习平台,促进跨专业交流融合生长,为社会连续输出高水平的情况设计创新与卓越人才。
(四)職業發展偏向
環境設計專業职业生长偏向主要在修建与情况设计相关领域或相关政府部门、事业单元、国企、外企,从事情况景观、修建内外部空间设计、家具陈设等综合设计、施工、治理事情,以及教育部门或自主创业等事情。

穗港澳台青年交流活動——嶺南文化藝術創新傳習營

與上市企業廣州山水比德設計股份有限公司開展産教融合的景觀設計成長營



走進SNP尚諾柏納集團的設計實習實踐
三、 学院风范
近5年,學生創作獲國家級獎項230余項,省部級獎項700余項。參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國家銀獎2項、省賽金獎3個、省賽銀獎2個、省賽銅獎2個。





四、 联系方式
招生咨詢電話:020-39366712
網站:http:/
微信公衆號: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

學院官網二維碼
歡迎報考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
资料来源 | 广州大学PP电子学院
文字编辑 | 官素雅 林珊
排版编辑 | 林嘉慧
责任编辑 | 张伟文 季晗静